余 国 平
在紧邻南通如皋长途汽车站的东北侧,有一栋五层3200多平米的黄楼,外墙上有“金泉机电”四个大字。这栋楼的主人,就是如皋市年近花甲的满族企业家花金泉。
1990年,头脑灵活的花金泉辞掉了塑料机械厂供销员的工作,自筹2.4万元资金租下一间门面,办起了机电经营部,经营家用电器配件及五金工具。在经营中,他谨记“伴灯守店”的祖训,坚持诚信经营。在一个下着大雪的深夜,一家5公里外的用户急需两只轴承,他接到求援,立即从被窝里爬出来,把价值仅12元的货送到用户手中。正是凭着这股热情,吸引来了一大批客户,也由此掘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。1996年,他筹集资金50多万元,创办了如皋市金泉机电设备公司,成为上海知名机电企业在如皋的独家经销商。2001年,他收购了如皋市金城饭店,又先后创办了如城金泉百货商行、文峰超市金泉店、金泉旅馆等企业,安置了3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。近20年来,他凭着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。1999年,被如皋市政府评为十佳再就业明星;2002年,如皋工商局授予他“光彩之星”称号;2003年,被省打假办评为“打假维权无假货无投诉规范企业”;2006年,被如皋市政府授予少数民族“十佳小康示范户”荣誉称号。
成功之后的花金泉,没有忘记回报社会。磨头镇高马村农民张海鸣等6人在他店里合买了一台水泵电机,由于使用时间过长烧坏了,村里水稻灌溉急用,产品又过了保修期,买一台新的又没有钱。花金泉见他们很着急,二话没说,立即给他们换了一台新电机。从2004年开始,他成为如皋聋哑学校袁阳、袁军两个聋哑孩子的“义父”,不仅在生活上帮助,出资为他俩买衣服、买鞋子、买生活用品,而且在学习上,也细致关心,经常鼓励他俩好好学习、自强不息。有个叫解兰芳的残疾老人,由于街道办事处未能及时办理残疾证,她情绪比较激动。花金泉立即主动化解矛盾:一方面让残疾老人连续两年按时到他企业领取每月50元的生活费,另一方面请求社区赶快替老人办理残疾证,让她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。后来,老人感动得跪地致谢。他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,赞助多场如皋市“雉水之夏”广场文艺晚会。2008年,他又拿出5000元,赞助社区建立“爱心流动中心”。
作为少数民族企业主,他热心民族团结事业。他经营的场所位于长途汽车站附近,经常有流动少数民族同胞光顾。每当遇到有经营矛盾或纠纷的时候,只要他发现,就能主动上前帮助做“和事佬”。近几年的春节期间,来自新疆等地的一些少数民族流动商贩在车站附近随意摆摊设点、占道经营,影响城市管理和交通畅通,经常与城管、交警发生冲突,只要他看到,总能热心出面、帮助调停、化解矛盾。他的企业东隔壁有一家来自青海化隆的清真拉面小吃店,去年4月份,当城管人员对其管理时,由于沟通困难,引起少数民族的误解,店员要动刀子,连公安民警都出动了,对抗一触即发。他发现后,立即放下手头的生意,冲过去做工作,凭着双方对他的熟悉和信任,很快平息了事态。2007年,为支持如皋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活动的开展,他还独家出资1万多元,赞助如皋市举办民族政策法规有奖竞赛活动。他的义行赢得流动少数民族同胞的尊重和好评。(作者单位:如皋市民宗局)
|